bet365官网

当前位置:bet365官网 > 业务 > 教育服务 > 学前教育

【十年成果盘点④】荔湾区:让孩子成为有准备的学习者

  • 发布时间:2021-05-19 16:15:07
  • 来源: bet365官网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当前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中高度关注幼小衔接,202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基本建立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形成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但在幼小衔接工作推进中,主体边界与责任指向不明晰,导致”小学化”常督不绝。基于现状,荔湾区教育局从国家“高质量学前教育”出发,立于儿童发展角度,经过各种调查研究,由当时任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小学部姚丹主任牵头,于2008年开始启动研究,以课题为抓手,集区域内小学与幼儿园教育资源之力,重点探索幼小衔接过程中学生学习习惯适应性存在的问题,探索建设幼小协同互通机制,并以课题研究成果导向应用到实践中,以点带面辐射全区,让孩子成为有准备的学习者,以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保障儿童在后继教育中获得成功和幸福感,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聚焦难点问题,启动幼小衔接的科学探索

  幼儿从学前阶段进入小学,从幼儿园的“玩中学”到要面对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从一个温馨熟悉的环境,踏入另一个陌生与未知的世界,这个关键的时期,就是在一生教育过程中高度重视的幼小衔接时期。从国家到地方,从行政部门到学校,“我们需要做什么?”“是加快知识的储备还是注重学习态度的养成?”“是进行技巧的训练还是良好习惯的形成?”……这些一个一个的问题接踵而来,教育者时刻都在思索:孩子们在这个时期真正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有益的?什么才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幼小衔接教育?

  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将每年5月20日至6月20日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面向全社会普及科学育儿知识,纵观近几年的宣传主题,2016 年“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与 2019 年“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均聚焦于幼小衔接。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对儿童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以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终身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推进中,存在较大的现实问题。一是幼小衔接的观念不科学,各个直接利益相关者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存在差异;二是幼小衔接的机制不健全,幼小衔接的责任过度倾向在幼儿园阶段,存在幼儿园单向迎合小学的问题;三是幼小衔接的课程不合理,课程过于强调知识的衔接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衔接。

  趁着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东风,荔湾区教育局站在区教育发展规划的角度,站在幼儿长远发展的高度,经过各种深入的调查研究,由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牵头,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文件为指导,于2008年开始构思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的研究框架构建,2009年成功申报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幼小双向衔接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集合荔湾区的幼儿园与小学的力量和资源,重点探索幼小衔接过程中学生学习习惯适应性存在的问题,探索建设幼小协同互通机制,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儿童在后继教育中获得成功和幸福感以及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013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广州荔湾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成立,为荔湾区的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也迎来更具引领性和科学性的转折点,在这近十年的探索中,幼小协同互通机制基本建立,只为让每一个孩子真正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孩子成为有准备的学习者!

  二、聚焦学习习惯,培养有准备的学习者

  走进幼儿园大班,蹲下与孩子畅聊“周末去处”“上小学”“上课”等话题时,常常听到孩子很自然地述说上了几个周末特色班,学了什么,有很多的练习……经常还会听到大班孩子像个大人般抱怨:太累了,周末都很晚睡呢!或者用个网络热词:老师,我太难了!经调研发现较多大班幼儿都有参加课外幼小衔接辅导班。

  作为教育人,我们哀叹!因为这势必对孩子的终身发展大大削弱张力,为日后诸多的学习问题埋下一个个影响深远的坏根子!我们也思索,是什么让21世纪的家长和孩子如此焦虑?在这个关键的幼小衔接时期,“我们需要做什么”,“是加快知识的储备还是注重学习态度的养成?”“是注重技巧的形成还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孩子真正最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对孩子的终身发展具有持久向上的影响力?怎样才能进行幼儿园与小学的科学衔接?

  为解答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10年的本土实践探索。10年的耕耘对于解答幼小衔接的科学问题或许只是通向真理的一小段,但是我们想要走过的这一小段以及未来也要继续摸索的路程有助于当今的孩子在面对信息化社会、智能社会成为有准备的学习者,成为明日世界作好准备的新生一代!

  通过十年的耕耘探索,我们越来越明晰有准备的学习者具备充分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与学习准备。首先,幼儿身体发展状况良好,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习惯;其次,具有浓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拥有良好的阅读和书写的能力;再次,在心理活动方面,有意性、稳定性获得良好的发展,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最后幼儿具有良好入学动机和行为习惯。

  我们通过观察参与荔湾区课题研究的一年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课堂学习活动和表现,对一年级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及发放问卷,我们发现一年级新生存在学习习惯养成不佳、学习习惯养成受多种因素影响等问题。因此,我们把帮助幼儿做好准备的重点放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在学习习惯上,我们组织学习开展了“幼小衔接中一年级入学儿童语言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入学儿童在“倾听(听)、表  达(说)、早期阅读(读)和写前准备(写)”四个方面的习惯和能力因受个体语言发展水平、家庭背景、早期教育三个方面的影响而存在显著的差异,对听说读写上存在的具体问题作了详细的梳理以及归因。在数学学习习惯上,芳村儿福幼儿园与结对研究的林凤娥小学的调查颇有成效,调查显示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形成的数学学习习惯与小学需要儿童形成的数学学习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与衔接不足,并进行深入的原因探究。荔湾区合兴苑小学与怡芳艺术幼儿园开展幼小儿童学习习惯教育教学的衔接评价研究,形成了“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评价细则”(家长评)、“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评价细则”(学校评)、提高了幼小衔接学习习惯评价的有效性……以上种种的研究指向幼儿园与小学能够双向衔接,关注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作好充分的准备。

  我们深知,从区内近十年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这些非技能、非知识的准备具有持久向上的影响力,为儿童学习“续航”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

  三、聚焦资源合力,探索建设幼小协同互通机制

  自2008年起,我们在幼小科学衔接探索路上从未止步,我们思索着,如何从单纯的幼小衔接,到小幼衔接,再到幼小双向衔接。为了研究得以科学和严谨,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综合多方资源,组织行政、教科研、幼儿园和小学统筹联动,家园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幼小协同互通机制的建立。

  (一)衔接课程,搭建儿童成长适应阶梯

  我们寻找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润如细无声的载体,从学校教育角度来说,没有比课程更能滋养儿童的发展了。因此我们不留遗力探索衔接课程。从目标着手,在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以学生的行为为主要观察对象,分析各个学科的学习习惯要点,从而确立幼小衔接的目标:幼儿园的衔接目标是为儿童未来的发展打下应具备的全面的素质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开发儿童智力,使儿童锻炼其健康的体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求知欲,活泼开朗的性格等;小学的衔接目标是将幼儿园教育成果进一步延续和深化,让幼儿原有的知识积累、经验和能力在小学以学科为中心的学习中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取得良好效果。

  目标指引下的第二步该如何走呢?通过第一个阶段的研究,我们深刻体会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赖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恰当引导,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以教师教学行为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析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不足,让幼儿教师注重培养听说读写等学习习惯,开展主题、专题、游戏等活动,解决社会性适应方面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提高他们进入小学的愿望,培养积极的情感,使幼儿从“看上去适应了小学生活”转向“真正喜欢小学生活”,实现幼小之间的过渡与衔接。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慢慢摸索更系统、有计划的课程。更清晰地知道“双向衔接”的必要性,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各做各的”,而是从课程的角度全面、有计划地开展。对于幼儿园而言,幼小衔接课程与幼儿园整日课程的实施结合起来,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对于小学而言,幼小衔接活动不再是学校可有可无的教学活动,而是被设置成系统的学科课程与综合活动课程两个部分,纳入到了小学的整体课程设计之中,成为学校整个正规教育的一部分。例如,荔湾区协和幼儿园设计幼小衔接课程,包括“听、说、读、写”四个系列主题课程、专题活动、角色游戏、创意活动及配套亲子游戏。其对应合作的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设计的小学补充课程,使幼小衔接的形式转变零散、随意的活动为系统、有计划的双向持续性课程。荔湾区芳村儿童福利会幼儿园和林凤娥小学共同探讨、在数学学科构建“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探索(多感官感知知识点)→实践(解决问题)→拓展(提升幼儿素养)→延伸(应用知识)”的教学模式,从而养成良好听、说、读、写、想、做等的学习习惯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确保幼儿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衔接,保证教育的连续性。

  课程的实施效果如何展现呢?需要通过课程评价去检验,在这个阶段,我们的研究重点转移到评价方式上。我们尝试把幼小衔接活动的评价从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注重评价的个体化与纵向性,结合日常的、定期的、阶段性的以图、文、信息化、网络的方式记载幼儿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给予具体的评价,引导幼儿、教师、家长关注孩子的各种发展变化,感受进步的快乐与满足。荔湾区合兴苑小学与怡芳艺术幼儿园通过共同开展幼小儿童学习习惯教育教学的衔接评价研究,形成了“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评价细则”,“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评价细则”,提高了幼小衔接学习习惯评价的有效性。

  (二)联合教研,筑造幼小教师学习共同体

  随着研究与实践过程深入,我们发现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相互之间的简单交流已经无法满足工作的推进。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都各自在自己的领域认为自己已经做得比较好了,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开始在区域内选取了6所幼儿园和6所小学作为试点进行试验,我们发现幼儿园和小学的交流仅限于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交流时间不定时,交流内容不系统……

  为了改变这个局面,我们开始尝试以理论指导为实践,将幼儿园与小学联结成共同教研的有效模式,建构融合于常态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之中,幼儿园与小学结对研训,共同培育并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教研模式,不仅让幼儿园的大班段和小学一年级段教师建立学习共同体,也让任教其他年龄段的教师参与进来,让他们自主决定研训方式,成为幼小双向衔接研究中教学、研究和进修的真正主人。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教师反映自己对两个学段学科领域特点、儿童学习与发展进程、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把握能力和水平有所长进。这种联合教研的形式成为了教育教学实践行动的一种新模式,既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一场变革,也是教师个体学习、教研组群体研修、学校整体发展的一种历练方式。

  经过第一批幼儿园和学校基地的试点研究后,组建了第一批学校基地的骨干教师组建了研训团队,并陆续选取了第二、第三批学校基地,分享成果,扩大影响。

  (三)整合资源,增强幼小衔接教育合力

  我们深知,幼小衔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小学的向下衔接、幼儿园的向上衔接、家长的正确的幼小衔接观,都是幼小衔接成功开展的必要因素,家、园、校三方缺一不可,只有把大家联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因此,我们制定系统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方案,在幼儿园大班第二学期系统地实施,家长全程关注、参与、协同教育,小学给予支持,一起统整课程;同时,小学对幼儿园进行互通开放,组织参观小学、体验一年级课堂、模拟面试等活动,让幼儿深入体验小学生活;幼儿在进入小学后,继续进行小学“学习准备期”的课程,并及时向幼儿园反馈相关情况,整个过程连贯统一,形成完整系统。

  同时,我们定期召开家长交流会,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家教主题沙龙,幼儿园宣传栏等途径向家长宣传科学幼小衔接教育理论和家庭教育指引。教师们针对个别孩子进行访谈、电话追踪、设立档案等手段,和家长共同教育,帮助幼儿进步。当大班幼儿毕业后,再邀请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提出建议,为后续开展幼小衔接提供优化意见。

  (四)综合治理,保障幼儿幸福童年

  荔湾区现有119所幼儿园,如何保障每一所幼儿园都能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为此,荔湾区教育局联合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采用综合治理手段。制定《荔湾区幼儿园去“小学化”倾向自查表》,沿用区—片—园三级管理模式,建立去“小学化”工作机制,发挥片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覆盖全区所有公民办幼儿园,引导幼儿园贯彻国家政策文件、建立科学导向幼小衔接。并以多种形式落实《荔湾区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区域幼儿园教学内容规范化、科学化。以全员轮训、针对性培训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课程观、儿童观。

  通过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视导机制,为区域幼儿园幼小衔接精准把脉,指引方向。2019年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制定各类调研视导方案、流程和评价标准,修订《荔湾区幼儿园保教质量量化考核方案》(第五稿),组建由教研员、园长、骨干教师等组成的134人的指导队伍,组织“1+3”蹲点研修,以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推进四大视导,对区内幼儿园进行去“小学化”倾向检查和区域课程专项督查,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近三年共开展四大视导百余次,实现区内幼儿园全覆盖,促进公民办幼儿园协同优质发展。

  接下来逐步尝试建立幼儿园去“小学化”动态黑名单制度,将再度出现“小学化”问题、清理整治后仍不达标的幼儿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纳入黑名单,定期向社会公布,取消其办学资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生活是幼儿走人社会的起点,也是将来终身学习之路的一个开端,为幼儿上小学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是对儿童终身发展的深谋远虑。我们不止步于此,继续在幼儿走向小学的斜坡上“上下求索”,期待我们的用心所“为”能够降低这个坡度,也让儿童成为更加有准备的爬坡人,响起童真的歌声,洋溢快乐的笑脸,蹬着有力量的脚步,“无痕”走过这一坡,去面对充满挑战的今天与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