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bet365官网
广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广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bet365官网 文件
穗计规划〔2002〕10号
关于印发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业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贯彻实施。
二〇〇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2002—2005年)
前言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正在促使人类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教育作为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社会系统之一,同样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发生着剧烈的变革。教育信息化对我国在本世纪国际竞争中争取有利地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失时机地加快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筑21世纪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举措,对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计划》和《2001至2003年广州市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工程”,加快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现制定2002—2005年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基础条件
(一)发展基础
九十年代以来,广州市通过“科教兴市”战略,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在信息产业、网络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服务市场、信息消费等方面得到快速的发展,信息化水平保持全国领先,成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为加快发展教育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信息化发展迅速。到2001年,广州市已建成覆盖全市的基础信息网络体系,电信网、有线电视宽带网以及专用的计算机数字宽带网的多个网络平台已经基本形成,可为用户提供多种方式的接入服务和信息服务。广州是全国互联网三个核心节点和国际出口之一,是国家级网络的区域中心和数据中心之一,因特网直接国际出口总带宽达1051兆,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的信息交通枢纽。计算机信息网络使用已普及到各行各业和家庭,市民具备了较为强劲的信息消费能力。据统计,2001年,全市人均通讯支出达681.91元;城镇人均信息支出达68.91元;人均年教育消费达到796.1元;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电脑60.8台;通过市电信部门网络线路作为出口的因特网用户达153.83万户,是全国“触网率”最高的城市。这些都为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2.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在我省发展迅速,CERNET华南地区网络管理中心和广东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GDERNET)网络管理中心已在华南理工大学设立,广东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在广州市的3个区域和全省21个地级市建立了区域汇接点,通过光纤将省内各高校和各市汇接点通过以100—1000M的速率实现省内高速互联,然后统一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经过多年的努力,市属普通高校已全部建成校园网并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广州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到2001年10月止,我市中小学配备计算机已达49000余台,多媒体投影机2784台,电视机总台数9866台,网络端口数22376个,多媒体教学平台总套数1384套,已建立的各类计算机网络教室704间;39所学校建有卫星接收站,116所学校初步建成校园网,167所学校建有闭路电视网。
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广州市于20世纪八十年代就在中小学开展计算机教育,从1995年秋季起根据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在中小学逐步开展计算机学科教学。据统计,2001年秋季,我市151所高中学校100%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初中学校开课率为79.8%(老城区100%),小学开课率为29.4%。1997年起开展了中小学计算机技术课程的管理与考核试验工作,连续四年进行了全市初中计算机的统考,2000年参加统考的学校达174所,学生44183人,为2004年把信息技术纳入初中、高中毕业必考科目积累了经验。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件和网页制作,积累了一批中小学校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多媒体教学素材和学科教学资源。
4.初步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系。我市高度重视推行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信息技术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已经形成,为运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我市有计划开展教师计算机培训始于1990年,199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实验区”之一,并承担了教育部下达的“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研究”课题。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制定了《广州市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实施管理办法》、《广州市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考核等级划分和课程模块》和《广州市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考核大纲》等指导性文件。到2001年末,全市80%以上的教师参加了初级水平培训,90%以上的中学教师参加了中级水平培训。
(二)存在问题
1.教育信息基础设施能力不足,集约程度低。宽带网络应用刚刚起步,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教育信息集散功能不强,尚未营造出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信息化环境。
2.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滞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用的先进工具和平台软件技术比较缺乏。
3.与教育信息化有关的政策、法规、制度尚不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技术机构不健全,学校技术自主化程度和信息管理水平较低。
4.学校信息技术师资不足。信息技术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级信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少,不能很好地满足学校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技术开发的需要。
二、指导思想与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广州市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和整合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市教育跨越式发展。
(二)工作方针
坚持“统一规划,全面推进,示范带动,适度超前,机制创新,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的策略;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层推进、逐步到位的工作方法。
三、总体目标与预期指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3—5年努力,使我市教育信息化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教育和科研网络覆盖全市高校、中等学校、城镇小学和绝大部分的农村小学;全市教师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教研的能力;学生能操作计算机并逐步养成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现代信息技术及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建立基于网络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和管理模式;逐步形成全市现代网络远程教育学习体系,促进我市终身教育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
(二)预期指标
到2005年,我市主要教育信息化指标预期如下: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课率达到100%;
——各级各类学校上网率达到95%;
——教育和科研网络学校覆盖率达到90%;
——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达标率达到50%;
——中小学生计算机人机比例:高中达到8:1,初中达到10:1,小学达到15:1;
——中小学校专任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达标率达到95%;
——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市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应用覆盖率达到90%。
四、重点工程
(一)教育和科研网络工程
以国家教育信息化方针和政策为指导,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目的,建设一个覆盖全市的、为教育系统的教学、管理、科研和全民教育提供服务的宽带教育专用计算机网络。广州市教育和科研网络将为学校提供网络化、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网络环境,为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提供平台,为开展网络远程教学提供支撑环境,为公众提供教育信息服务。教育和科研网络将以广州市城域宽带网和其它网络基础设施资源为依托,自上而下建设广州市教育科研网络中心,重点包括教育骨干网络工程、教育网络数据中心工程、教育网络应用系统工程等。与此同时,完成广州市教育和科研网骨干节点和区县级市教育网络建设,实现学校、区县、市三级相互连通,并联接广东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形成辐射全市各区、县级市和所有学校的、并通过市机关互联网络交换中心实现与我市其它领域信息网络互联互通的、面向社会开放的、具有网络教育服务和远程教学功能的广州市教育和科研网络系统,成为我市教育重要公共基础设施。
(二)数字化校园工程
数字化校园是指在学校中创建数字化教育环境,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数字化教学,并实现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工程包括:学校校园网主干建设、网络教室建设、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应用等。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农村地区指完全小学以上中小学)能够上网,实现“校校通”。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市一级以上小学、其他有条件的学校以及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建成不同层次的校园网,并接入市教育和科研网;学校内教室联通网络并能利用网络进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逐步建设数字化校园必备的应用系统;能满足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和多数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的需要,使网络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各门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和教师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和基本工具,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通过网络与其他学校共享网上教育教学资源提供保障。
(三)教育信息资源系统工程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的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组织和协调市、区(县级市)、学校及社会开发力量,采取多种方式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实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开发面向学校与师资培训的各个主体要素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教育信息资源,并建设符合国际和国家资源库标准和规范的、依托广州教育和科研网的、水平较高的、内容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群,用数字化手段整合与利用教育信息资源,形成交流便捷、优质高效、超大规模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进而实现与我市其它领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等现有图书文献资源,整合数字图书文献数据库,组成分布式的广州市教育数字图书馆。建设市、区(县级市)、学校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建立全市教育信息资源的查询、引导和管理系统,逐步形成全市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服务体系和有效的运作机制。运用市场机制,鼓励教育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建设教育软件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基地。建立全市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评审、认证和监管制度。
(四)网络远程教育工程
网络远程教育工程是组织网络教学、实现网络虚拟学校、实现网络实时和交互进行各类教育的,具有网络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学籍管理、网络考试、网络备课、资源管理等功能的基础设施。以市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为主要平台,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现代网络远程教育手段,集中网络教育系统及其他教育资源优势,建设广州市网络远程教育中心,并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建立若干个网络教学站点,充分发挥网络远程教育优势,扩大优秀教育资源的辐射面和覆盖面。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规律,鼓励并支持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和网络教学课程系统开发,积累一批优秀的网上教育教学资源,造就一支适应在现代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活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实现跨越时空的教育资源共享,向各行业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提供多种继续教育课程,不断扩大社会成员的受教育的机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教育的需求,适应终身学习和知识更新的需要。
(五)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工程
充分利用高校和其他教育教研机构系统的条件和资源,建立市、区(县级市)等多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工程,强化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教师信息继续技术教育。建立培训和考核体系,开展周期性培训和考核,使所有教师都能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运用,为此将实施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等级考核。建立和完善广州市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基地,建立网络远程培训系统和网络考核系统。
(六)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工程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我市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推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全市统一平台和标准的教育办公自动化系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教育行政及其它教育信息服务,加强全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内部网络建设,开发应用软件,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实现教育管理机构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认真做好组织实施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投资大、风险高的复杂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明确各自教育信息化职能,各施其责,逐步健全全市教育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规划和领导,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工作日程,采取得力措施,大力支持其建设。bet365官网 和市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按照全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和管理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组织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总体规划,组织协调本市重大教育信息工程项目建设,组织市教育信息化专家小组研究本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性技术,协调制定有关共性技术和应用标准,起草、制订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计划、技术方案、管理办法等。成立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具体实施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方案。各区、县级市要建立相应领导机构,按照总体规划提出具体实施计划,并指定负责实施单位;各中小学校要有一名校级领导分管教育信息化工作,并有专人负责。
(二)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确保建设经费落实
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装备和人力资源,市、区(县级市)两级政府要从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逐步列入经常性教育经费,以加大投入力度,维持设备正常运行、维护和升级。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在信息设施、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运行中加强科学管理和引入市场机制,逐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强化监督机制,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的合理运用和管理。
(三)加快制定政策和制度,营造优良环境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信息化建设和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制度化建设。强化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政策研究,制定有关环境、机制,以及投资、收费以及机构等具体措施,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加强调查研究,以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市场秩序、项目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技术标准等为重点,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确保信息流通顺畅、规范、有序。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设人才政策,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开发利用机制,采取措施,鼓励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积极开办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鼓励和引导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同时重视高素质的维护、管理人员等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制定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配备标准,努力创造条件,为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提供良好环境。认真执行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等有关规定,严格遵守市信息工程项目的立项、审核、招投标、监理、验收等一系列信息化工程管理制度。学校积极宣传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应用知识和世界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全面提高师生信息化意识。在青少年中加强信息安全法规教育与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信息安全意识。建立信息安全的监管制度,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四)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实验和示范,推动教育信息化全面开展
实施教育信息化示范工程,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地区和学校的实验和示范带动作用。全市建设3—5个教育信息化示范地区和100所以上教育信息化示范中小学校。总结和探索不同类型地区和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的经验和途径,分类指导,分层推进,使全市教育信息化全面、扎实、高效、有序地推进。
(五)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科学研究,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途径
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深入研究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指导教育信息化实践沿正确方向发展。对教育信息化重大课题进行重点攻关,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学校及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验研究,不断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变革,实现网络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加强对发展规划、方针政策,以及教师队伍、资源库建设、网络远程教育、软件开发、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与指导,为教育信息化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质量和水平。
(六)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及激励机制,促进健康快速发展
加强对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检查和指导,并建立评估体系,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督导评估范围。建立教育信息化规划实施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适时交流、调整和指导。积极组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观摩展评、教学软件征集评比、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电脑制作与设计作品制作比赛等活动。通过现场交流、经验总结等形式积极推广先进经验,促进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建立激励机制,对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成绩突出的单位及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